贵州自考网 | 网站为考生提供贵州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为准。
| |
微信订阅

贵州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咨询老师

微信扫一扫
贵州自考网免费咨询电话
【热点】 贵州省自考管理系统 成绩查询系统 准考证打印入口 自考日程 免考申请 转考申请 实践考核 毕业申请 学位申请 论文答辩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在线咨询

组织行为学学习笔记 群体凝聚力

整理编辑: 贵州自考网

发布时间:2018-05-23

阅读量:

(一)凝聚力的来源
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2、加入群体的难度;
3、群体规模;
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5、外部威胁;
6、以前的成功。
(二)凝聚力对群体生产效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凝聚力高就好。凝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其结果。其次,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
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就越容易追随其目标。如果群体的绩效规范比较高(比如,高产出,高质量,积极与群外员工合作),那么凝聚力高的群体就比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但如果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很高,绩效规范却很低,群体生产率通常比较低。群体凝聚力低,但绩效规范高,群体生产率比较高,不过比不上凝聚力和绩效规范都高的群体。如果凝聚力和绩效规范都低,群体生产率肯定低于一般水平面。

上一篇:组织行为学学习笔记 群体规范与角色

下一篇:组织行为学学习笔记 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