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关键成功要素法(CSF)分析的步骤 
(1)了解企业及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2)识别影响战略目标的所有成功要素 
(3)确定关键要素 
(4)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 
30、系统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明确原系统存在的问题、新系统的目标与范围,对系统的执行性规划进行审定和可行性分析,初步评价解决问题的几种设想和方案,对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提出建议。  
31、初步调查的内容 
(1)企业和环境概况    
(2)信息处理状况  
(3)开展系统开发的资源情况  
(4)企业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系统目标和范围的看法,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态度。  
3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现行系统概况 
(2)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3)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 
(4)经济可行性分析 
(5)技术可行性分析 
(6)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7)结论 
3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 
(1)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 
(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3)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4)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  
34、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1)原系统的状况和问题 
(2)新系统的目标 
(3)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4)有关新系统方案的比较 
35、结构化设计的要点 
(1)模块化 
(2)由顶向下,逐步求精。 
(3)上层模块分解为下层模块,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36、模块独立性的优点 
(1)系统容易开发 
(2)系统可*性高 
(3)系统容易维护 
37、集成完整 E-R图时应当注意几点 
(1)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实体、属性和联系。 
(2)解决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 
(3)根据情况修改或重构E-R图 
38、影响系统的安全性的因素 
(1)自然灾害、偶然事件。 
(2)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遭泄密和破坏。 
(3)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 
(4)硬件故障 
39、系统安全性保护措施 
(1)物理安全控制 
(2)人员及管理控制 
(3)存取控制 
(4)数据加密 
40、系统运行的管理制度   
(1)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2)子系统操作员操作制度   
(3)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4)文档管理制度   
(5)应用软件维护制度 
三、选择 
1、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才能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 
2、管理者管理的主要资源有:人力资源、原材料资源、机器资源(包括设备和能源) 、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五类。 
3、如果信息不充分,决策就失去了根本的依据。 
4、企业中物流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即有信息反馈。 
5、按信息稳定性分类,将信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两类。 
6、通常将信息稳定系数在0.85以上的信息划成为固定信息。 
7、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变动数)/信息项目总数 
8、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 
9、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 
10、根据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11、从信息加工本身来看,可以分为数值运算和非数值处理两大类。 
12、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归结为及时、准确、适用、经济四个方面。 
13、系统中许多信息会在不同的管理工作中共享,因此,要求系统内的同一个信息应具有统一性(惟一性)。 
14、信息不在于多,而贵在适用。 
15、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必须建立在经济性的基础上。 
16、EDP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费用。 
17、一个专家系统ES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一个是存放专门知识的知识库;另一个是利用知识库的知识实现问题求解的推理机。 
18、企业领导必须亲自介入信息系统规划、决策、落实等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19、按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计算机可以分为六大类:巨型机,小巨型机
[1]